左福生:黄石第一个中美协会员
故乡读书会,关注故乡,关注心灵。
◆ ◆ ◆
◆ ◆ ◆
余梦楼
◆ ◆
【回顾与展望】
左福生:黄石第一个中美协会员
文|李洁 刘远芳 阎花
【人物小传】
左福生,1952年生,湖北黄冈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1970年参加工作,1972年在有色职工俱乐部担任美工,1985年到198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油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第八届美展,曾任《大冶有色报》美术编辑。代表作《女矿长》《女青年》《甜》。他是黄石市第一个参加全国美展、第一个在全国美展上获得优秀奖、第一个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第一个加入中国美协的画家。
天分
1952年,左福生出生在麻城宋埠镇,他的父亲是工人,家中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作为家中最年幼的孩子,在父母和哥姐的呵护下,左福生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他的绘画启蒙,源自年长他十多岁的二哥。当他还是山野间奔跑的孩童的时候,二哥已经是一名木匠,闲暇爱好国画,喜欢线描速写,还做手工木刻,偶尔去家乡文化馆参加交流。左福生很有天分,常被称赞画得不错,他跟着二哥临摹芥子园,还从文化馆获得了许多苏联油画和素描方面的书籍。他的课本上,都是随意涂鸦,老师却经常表扬他,让他成为班上黑板报报头画的“一把手”。画画让他感受到描绘出内心世界的那份洒脱与快乐。
16岁那年,左福生应红安县一个企业邀请画毛主席像。他带着一个13岁的小徒弟,提着颜料桶,爬上脚架,打着九宫格,画了十多幅,竟然无师自通学会了油画。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左福生在家乡附近农村下放劳动,因为有画画的特长,常被公社抽调去画各类宣传画。在一次次实践中,他掌握了画画的诀窍,同时,他渴望有机会专业学习绘画。
1970年,左福生作为知识青年来到黄石,在大冶冶炼厂当车间工人。那是一个沸腾的时代,我国国民经济由三年困难时期逐步转向较快增长,加快技术改造、扩大冶炼产能被列入国家“三五”计划,1970年11月,经过历时13个月的会战,我国自行设计、自己施工的新型热浓酸洗涤制酸工程在冶炼厂建成投产。冶炼厂的宣传工作很受关注,左福生经常被抽调去作画。1972年,凭借出色的绘画才能,他被调入职工俱乐部。
1973年,大冶冶炼厂更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有色职工俱乐部扩建,美术组成立。美术组陆续扩大规模,有左福生、李良友、黄金甫等十几人。当年的有色美术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美术组曾先后去过张家界、庐山、大小三峡、神龙架、桂林、武当山等风景名胜地写生,在全国,省市各类美术作品展览上获得许多金银铜奖,还吸引了湖北美术学院1981年毕业班来有色公司进行毕业创作。这其中就有当今著名画家李全武、湖美院长徐勇民、美术评论家鲁虹、湖美教授杨丹等。特别难得的是,湖美院长杨立光、美术院老画家张震铎还亲自来公司为美术组上课示范。美好的日子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永远烙在记忆当中……
成名
1970年代至1980年代,黄石的美术活动和美术创作的主力军,大都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大冶钢厂、大冶铁矿、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创作群体最为突出。1984年,左福生创作《女矿长》,这幅作品获得湖北省第六届美展铜奖,又被中国美协选中,参加了建国35周年的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优秀作品”奖,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回忆起这段创作经历,左福生至今仍激动不已。
1980年前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大批反映工人、农民、建设者的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湖北美术家协会也常组织画家到基层采访,描画一线工人的劳动场面。在和省美协画家们接触的过程中,左福生对油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痴迷,尤其是写实风格的古典油画,虽然每张画耗时漫长,但是古典油画精致,整体的色调和构图都是那么含蓄沉稳,重视色彩的饱和度、透明度的协调变化,重视技法。他以人物画为主,用画笔传神描绘人物的生命状态。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展览,也是独特的国家艺术评价体系。1984年,庆祝建国35周年,文化部与中国美协举办第六届全国美展。这次美展点燃了很多美术人内心的激情,市里召集美术人才,在新华书店集中创作,左福生创作了他的成名作《女矿长》。《女矿长》是一幅150×89.5cm的布面油画,画面的主体是一位头戴橙色安全帽,身穿宽大的藏蓝色矿工服,墨绿色矿工裤,脚蹬褐色劳保靴的女矿长,正在井下的矿车轨道旁边做记录,女矿长看起来健康美丽,她的手指纤长,目光清澈,神情专注,很好的体现了女性的温柔与能干。
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左福生有自己对井下工人的观察,还有自己对于知识女性的审美表达。女矿长的原型是市里一位美术同行介绍的黄石公交的女工会主席,左福生邀请她拍了几张照片,然后,他将他所理解的女矿长与这位女工会干部的形象加以重合,完成了油画《女矿长》。在全国美展征集作品中,这幅作品因其独特的题材,贴近工人的视角,古典的构图和写实的色彩而备受关注。在这之后,更多的画家视线聚焦到女性建设者,更多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也陆续诞生。
《女矿长》全国美展获奖,是一个莫大的荣誉,那个时代,获得一个奖牌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油画家要想走向成功也须紧紧把住全国美展的脉搏。1985年7月26日,左福生获准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会员证编号:3442,也就是说他是第3442名会员。中国美协是唯一的国家级美术组织,集中了全国各地有成就、有影响的美术专家、学者,是综合美术各门类的。根据官方数据统计,1949年中国美协成立以来,截止到2019年4月,中国美协会员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美协会员1.4万余人,每年新增会员仅数百人。
深造
徐悲鸿画室是中央美术学院与徐悲鸿纪念馆1985年联合开办的油画进修班。《女矿长》获奖之后,也是在1985年,作为厂矿画家代表,左福生被推荐到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进行为期两年的深造,他终于圆了专业学习美术之梦。1985年,中国的美术界正在兴起85美术新潮。85美术新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美术运动。当时的年轻艺术家不满于当时美术界的左倾路线,不满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窠臼和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第一期徐悲鸿画室学员学习时间为两年,学员有20-30人,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美术教师。
中央美院的学风非常好,教学的都是名人大家。中央美术学院冯法禩、戴泽等著名教授坚持以徐悲鸿艺术思想和教育体系培养美术人才。白天上课画模特,晚上自由绘画,全情投入。因为太投入,左福生还曾经画到晕厥过。那时,大家周末就去北京看东西方艺术画展,他痴迷古典油画中那种时间的痕迹,油画一层层慢慢呈现的过程,让他感受到创作的灵性,画面好像自己会在纸张生长一般。但是他诚恳地表示:“没有最喜欢的画,也没有最喜欢的艺术家。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再好的作品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不理想的作品也会对画家有所启发。”
两年学习,左福生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的审美融于一体,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古典油画讲究慢工出细活,无论是木板作画,还是布上油画,都需要涂刷底子,有时候做一个底色就需要半个月之久,画起来就更慢了,但是一幅画完成的时候内心的喜悦是巨大的。左福生对画面追求精细,他认为一幅古典油画,即使放大看细节也应该是美的,有质感的,尤其是人物的肌肤纹理,衣服的褶皱,都要表现出来。中央美院的学习,他掌握了用透明凝练的色彩和精到的笔触去描绘复杂的肌肤变化,人物端庄高贵,线条流畅,看起来也更加让人赏心悦目。
1987年,结束进修,左福生回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先后从事过艺术装饰、美术设计、公司业务开发等工作,还下海经商。他仍然在画,油画作品《女青年》入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但画得越来越少。1990年代中期,繁忙的工作与养家压力使他停下了画笔。2003年,左福生定居上海,照顾家人,兼做工业产品策展人。
惦记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夏奇星,是我们此次采访的介绍人,他对左福生的停笔表达了遗憾,当年,左福生获全国大奖,加入中国美协,是黄石文艺界的轰动事件,一时风头无两。采访中,夏奇星问:“您后来为什么不画了?”左福生说:“中央美院归来之后,确实很想画画,但当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单凭画画其实很难养家糊口。企业非常重视我,让我负责一些经营开发工作,也就义不容辞了。这些年一直忙忙碌碌,为生活,也曾大起大落,经历了一些坎坷。古典油画一直在心里,可能太神圣了吧,我知道一旦提笔,需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知道提笔会让生命燃烧,反而越来越不敢画了。”
我们继续追问:“让生命燃烧,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左福生想了想,说:“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时间了,你唯一所想的就是竭尽全力画画,画到生命枯竭也不后悔的状态。古典油画太需要时间的沉淀了,这样跳脱出来,和家庭,和世界都疏离了。”
左福生爱他的家人,但他的心里一直惦记着画笔,一刻不曾放下,他还想画出生命的样子。他对艺术的热爱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女儿左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如今也是一名优秀的策展人。2019年国庆,左福生回到黄石,和当年有色美术组的朋友们相聚,又唤醒了内心画画的激情。采访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三十年前一组少数民族采风的油画作品,他的画面中的人物很少看向镜头,总是将含蓄的目光藏在画面的构图之中,他画的人物,眼睛不会很大,总有静谧忧郁的气质,很专注的样子,他画的孩童和母亲表情都不夸张,不会大笑,也不大哭,但是,你能从平静的构图中看到人物的命运,感受到画家的内心气质。都说画如其人,画面也是左福生的人生写照。
采访的最后,我们请左福生同热爱绘画的年轻人说点什么,他想了想,说:“我后来没有专业从事油画创作,的确挺遗憾,当时也许一时困难,但是随着如今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画家也能拥有很有尊严的生活。人生的关键几步,时常需要更多的坚持与坚守,如果你很喜欢画画,希望坚持下去。同时,一定多练手上的基本功。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想第一时间看到最前沿的作品很容易,以致很多学画画的人眼高手低,手上的功夫做不到。世界级的画家,没有几万张的积累,是出不来的。因为,只有当你的手有了画画的感觉,你的纸笔和颜料才能在画面上呈现生命的质感。”
本文原载东楚晚报2020年1月1日第13版
链接:
【年度回顾系列】
〖欢迎阅读〗
欢迎关注,欢迎转发